笔者经过了几年给中国留学生上课,但每次跟他们接触,问其姓名时还是感到有什么陌生的。有时候觉得此问题太深奥了。在给越南学生教中文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碰到中国人名要翻开词典查询,又有时候,越南学生问他的中文名字怎么说、怎么写,自己当时答不上来,甚至,查了词典以后也不知怎么跟学生解释。久而久之,笔者明白了一个问题:中国人的姓名不是简单的问题。然而,过去很长时间,在教与学过程中,我们几乎都忽略了姓名这一问题,没有人去深挖钻研。因此笔者才有心去了解此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越南学生在翻译姓名时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这更促使笔者去深入探索中国人起名用字问题
78 trang |
Chia sẻ: vietpd | Lượt xem: 2046 | Lượt tải: 0
Bạn đang xem trước 20 trang tài liệu Luận văn Cách dùng chữ đặt tên của người Trung Quốc và hàm ý văn hoá của nó - Nguyễn Thị Minh, để xem tài liệu hoàn chỉnh bạn click vào nút DOWNLOAD ở trên
Trêng ®¹i häc ngo¹i ng÷ - ®¹i häc quèc gia hµ néi
Khoa sau ®¹i häc
LuËn v¨n th¹c sÜ
C¸ch dïng ch÷ ®Æt tªn cña ngêi trung quèc
vµ hµm ý v¨n ho¸ cña nã
M· sè: 60 22 10
Häc viªn : NguyÔn ThÞ Minh
Kho¸: xI
Chuyªn ngµnh : TiÕng H¸n
Gi¸o viªn híng dÉn : TS. Ph¹m Ngäc Hµm
hµ néi – 2006
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处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人起名用字及其文化含义
号码: 60 22 10
作者:阮氏明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化
导师:范玉含 博士
2006年5月于河内
绪 论
一、选 题 理 由
笔者经过了几年给中国留学生上课,但每次跟他们接触,问其姓名时还是感到有什么陌生的。有时候觉得此问题太深奥了。在给越南学生教中文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碰到中国人名要翻开词典查询,又有时候,越南学生问他的中文名字怎么说、怎么写,自己当时答不上来,甚至,查了词典以后也不知怎么跟学生解释。久而久之,笔者明白了一个问题:中国人的姓名不是简单的问题。然而,过去很长时间,在教与学过程中,我们几乎都忽略了姓名这一问题,没有人去深挖钻研。因此笔者才有心去了解此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越南学生在翻译姓名时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这更促使笔者去深入探索中国人起名用字问题。
中国人的姓名中,姓是具有血统关系而比较固定的一部分,只有名字才是丰富多彩的。姓的数量有限,名字则每人一个。正因为如此,笔者把《中国人起名用字及其文化含义》当做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希望找出中国人起名用字的原则及其文化内涵,加深自己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姓名中遇到的困难,为教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二、研 究 范 围
在老师、同事、学生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已经收集了2005-2006 学年在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131个)、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学生(208个)和广州党校学员(235个)的名字并对其进行考察。在中国各学者所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考察结果去研究中国人起名用字的通常规律及其文化含义。至于越南人名和中国人名在用字方面的异同,笔者暂时不论谈。
三、研 究 对 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名及有关问题,中国人名常用字的语音、意义、字形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名的时代特点。此外,本人还深入考察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学习中国人名时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偏误。
四、研 究 目 的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找出中国人起名用字的语言文字特点及其普遍规则。
阐明中国人起名用字的民族文化特征。
将研究所获得的结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关于姓名问题的困难,改正其错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研 究 任 务
为 了 能 够 达 到 上 面 所 提 出 的 目 的,本 论 文 需 要 完 成 下 列 任 务:
阐 述 中 国 人 起 名 的 有 关 理 论 问 题 。
对 一 定 数 量 的 中 国 人 名(大 概 六 百 个)进 行 考 察,在 考 察 的 结 果 基 础 上,阐 明 中 国 人 名 在 语 义、语 音、文 字、语 法 以 及 文 化 方 面 的 特 点。
找 出 越 南 学 生 学习、翻 译 和 使 用 中 国 人 名 时 所 遇 的 困 难,分 析 其 偏 误 及 偏 误 成 因,从 而 提 出 有 效 的 教 学 技 巧。
六、研 究 方 法
本 论 文 使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是 在 参 考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基 础 上 对 中 国 人 名 进 行 考 察,从 而 对 其 进 行 描 写、分 析 并 归 纳 成 若 干 起 名 用 字 原 则。最 后 对 越 南 学 生 使 用 和 翻 译 姓 名 所 犯 的 偏 误 进 行 考 察 分 析,提 出 教 学 建 议。
七、论 文 结 构
本 论 文 除 了 前 言、结 语、附 录 之 外 包 括 以 下 三 章:
第 一 章:中国人姓名概述
第 二 章:中国人起名用字及其文化含义
第 三 章:研 究 结 果 在 对 越 汉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第 一 章
中 国 人 姓 名 概 述
一、中 国 人 姓 名 概 述
凡 人 必 有 姓 与 名,名 与 姓 是 人 的 一 种 符 号 代 表,也 是 每 个 人 的 精 神 财 产,同 时 又 是 人 的 信 息 传 递 的 主 要 载 体。如 今,对 一 个 人 来 说,名 字 甚 至 姓 也 可 以 更 改,名 字 不 仅 有 一 个,但 是 这 都 是 罕 见 的。一 般 说,一 个 人 及 其 姓 名 是 一 生 一 世 联 系 在 一 起 的。因 此,从 古 至 今,人 们 对 自 己 的 姓 与 名 十 分 珍 重。中 国 的 姓 与 名 经 历 了 漫 长 的 演 变 过 程,才 发 展 到 了 今 天 的 人 们 所 惯 用 的"姓 名"。在 古 代,并 不 是 一 开 始 就 使 用 姓 与 名 的,而 是 先 有 姓 与 氏,后 有 名、字、号,古 人 的 一 生 有 很 多 名 字,各 有 用 图,其 义 不 同。
1.姓
姓 按 商 务 印 书 馆 的《新 华 字 典》 解 释 为 "表 明 家 族 系 统 的 字"(英 文 解 释 为 family name,surname,clan name)
"姓" 字,为 左 右 结 构(会 意 字),左 从 女、右 为 生,从 女 而 生。在 母 系 社 会,子 女 只 知 其 母 不 知 其 父,母 姓 为 后 代 能 唯 一 确 定 的 尊 亲。姓 是 一 个 集 合 名 词,是 家 族 的 标 识,或 表 示 某 个 大 家 族 的 某 一 血 缘 关 系 更 为 亲 近 的 部 分。《说 文 解 字》中,以 姓 为 义 的 字 均 从 女。我 们 发 现 一 个 有 趣 的 问 题:大 部 分 上 古 的 姓 都 有 女 字 旁,它 代 表 了 当 时 妇 女 的 尊 贵 地 位,而 母 系 氏 族 社 会 以 后,随 着 妇 女 地 位 的 降 低,姓 氏 中 就 极 少 再 出 现 带"女"字 旁 的 了,后 来 逐 渐 被 父 姓 所 代 替,子 从 父 姓 成 为 一 种 习 俗 延 续 下 来 ,一 直 到 今 天。所 以,姓 代 表 的 就 是 一 个 人 的 父 系 血 缘 关 系。现 在 同 姓 的 人 碰 到 一 起,多 多 少 少 还 是 感 觉 到 有 些 亲 近,甚 而 至 于 说:"五 百 年 前 是 一 家",就 是 这 个 道 理 了。
谈 到 姓,很 容 易 使 人 想 到 氏。我 们 常 把 按 姓 名 笔 画 多 少 排 列 的 人 名 称 为 "以 姓 氏 笔 画 为 序",这 里 的 姓 氏 并 称,表 示 同 一 个 概 念。但 在 上 古 时 期,姓 与 氏 所 指 完 全 不 同,其 中,姓 表 示 一 个 人 的 血 统 来 源,氏 则 是 姓 的 分 支 和 发 展。《通 鉴 外 记》说:"姓 者,统 于 上 者 也;氏 者,别 于 下 者 也",就 是 说 一 个 人 的 姓 是 指 他 的 血 统 来 源 而 言 的,氏 则 是 指 他 子 孙 的 血 统 来 源 而 言 的 。那,氏 为 何 而 来 的。上 面 说 过,姓 是 氏 族 的 族 号,氏 族 的 成 员 都 是 以 这 个 族 号 作 为 自 己 的 姓。但 后 来 子 孙 繁 衍 ,人 丁 兴 旺,这 些 氏 族 都 分 成 许 多 支,逐 渐 散 居 各 地,互 相 之 间 的 关 系 逐 渐 疏 远 了,所 以 每 个 分 支 又 给 自 己 另 外 设 定 了 一 个 名 称。这 就 是 氏。春 秋 末 年,由 于 礼 崩 乐 坏 和 战 乱 的 影 响,姓 与 氏 之 间 的 界 线 慢 慢 变 得 模 糊 不 清,出 现 了 姓 氏 走 向 统 一 的 势 头。进 入 战 国 时 代 以 后,姓 与 氏 本 合 为 一,大 多 数 的 人 便 只 称 姓 而 不 称 氏 了,"氏"这 个 字 也 失 去 了 往 日 的 意 义,它 往 往 跟 在 姓 的 后 面,表 示 这 个 姓 的 家 族 成 员,如"张 氏 兄 弟" 即 指 姓 张 的 兄 弟。
中 国 姓 氏 共 有 多 少? 据 专 家 估 计,中 国 实 际 使 用 过 的 姓 氏 大 约 有 18000 个。其 中 的 3000个 一 直 使 用 到 今 天。1978 年,中 国 的 有 关 部 门 对 北 京 等 七 大 城 市 的 姓 氏 使 用 情 况 作 过 了 一 个 调 查,发 现 北 京 市 共 有 姓 氏 2225个,上 海 市 有 1640 个,沈 阳 市 有 1270 个。把 七 大 城 市 姓 氏 放 在 一 起 统 计,共 有 2694 个。从 已 知 的 姓 氏 统 计 资 料 看,中 国 省、市、自 治 区 所 使 用 的 姓 氏 都 在 1000 个 以 上,但 这 些 姓 氏 的 使 用 频 率 和 拥 有 的 人 口 情 况 是 十 分 悬 殊 的。以 北 京 为 例, 李、王、张、刘 是 北 方 大 姓,仅 在 北 京 市 一 地,王 姓 人 口 就 占 全 市 总 人 口 的 10.6% ,李、张 二 姓 也 各 占 9.6% ,刘 姓 占 7.7% 。四 姓 人 口 加 起 来 共 占 北 京 市 总 人 口 的 1/3 以 上。另 外,中 国 大 小 姓 的 悬 殊 也 是 十 分 明 显 的,这 种 悬 殊 并 还 有 逐 步 增 大 的 趋 势。据 今 年 的 一 些 研 究 结 果 表 明,中 国 使 用 着 3000 多 个 姓 氏,但 经 常 使 用 的 仅 有 500 个 左 右,占 人 口 总 数 87% 以 上 的 人 口 只 使 用 100 个 姓 氏。
关 于 姓 氏 的 分 布 也 极 不 均 衡 的,如 李、王、张 是 北 方 大 姓,陈、林、黄 则 是 南 方 大 姓。有 些 影 响 较 小 的 姓 氏 甚 至 仅 仅 分 布 在 某 一 地 区,某 一 乡 镇。
2.名
"名" 是 特 指 一 个 人 的 符 号,带 有 个 人 的 烙 印 ,商 务 印 书 馆 的 《新 华 字 典》对 "名" 解 释 为:名, 是 人 或 事 物 的 称 谓(名 词),表 示 人、地、事、物 名 称 的 词( 《现 代 汉 英 词 典》释 为:name,title 指 名 字 或 名 称。)
关 于 人 类 名 字 的 起 源 ,从 汉 字"名"字本 身 也 可 推 出 其 最 初 含 义。这 一 汉 字 由"夕" 和 "口" 两 部 分 组 成,对 此《说 文 解 字》解 释 说:"名,自 命 也,从 口、夕。夕 者、冥也,冥 不 相 见 故 以 口 自 名",意 思 是 说,在 早 期 的 社 会 交 往 中,人 们 白 天 相 见,可 能 通 过 形 体 面 貌、声 音 相 互 识 别,到 了 晚 上,相 互 看 不 清 楚,就 只 能 通 过 自 报 名 字 来 区 分 你 我 了。可 见,人 名 的 产 生 是 社 会 交 往 的 需 要,它 的 最 基 本 的 作 用,就 是 在 社 交 中 便 于 彼 此 区 别。
在 中 国 传 统 习 俗 中,"名"是 在 婴 儿 出 生 一 百 日 之 后 由 父 亲 取 定 的。据 《礼 记。内 则》记 载,到 了 这 一 天,由 母 亲 和 保 姆 抱 着 婴 儿 来 到 厅 堂 见 他 的 父 亲,父 亲 郑 重 地 握 住 孩 子 的 手,给 他 取 名。名 取 定 之 后,母 亲 和 保 姆 把 孩 子 抱 回 内 屋,然 后 把 孩 子 的 名 子 便 告 亲 戚。父 亲 则 立 即 把 这 个 消 息 告 诉 朋 友,并 报 告 地 方 长 官,入 籍 登 记。从 此,人 就 有"名"了。
名 字 除 作 为 人 际 间 彼 此 区 分 的 标 志 外,还 有 丰 富 的 内 容 和 多 种 多 样 的 功 能。在 某 种 程 度 上,名 字 是 一 个 人 生 的 缩 影。从 一 个 人 姓 名 的 分 解 中 可 以 看 出 家 庭 的 希 望,本 人 的 兴 趣、爱 好、志 向、情 操、抱 负 和 理 想,也 可 窥 见 友 情、习 俗、民 风、时 代 特 点 等 等。人 的 名 字 不 仅 对 人 自 身 的 发 展 有 着 潜 在 的 影 响,而 且 又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进 行 交 往 所 不 能 缺 少 的 工 具 伴 其 一 生,具 有 着 一 定 的 社 会 价 值。当 我 们 提 到 某 个 人 的 名 字 时,立 刻 就 会 想 到 这 个 人 的 外 貌、性 情、气 质、经 历 和 事 迹。可 见,名 字 与 人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它 伴 随 着 人 的 一 生,始 终 和 人 荣 辱 与 共。在 社 会 交 往 中,每 个 人 对 自 己 的 名 字 是 比 较 珍 视 的。而 对 别 人 来 说,好 的 名 字 往 往 给 对 方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有 时 一 个 名 字 甚 至 可 能 改 变 一 个 人 的 命 运。曾 听 过,一 名 之 得,可 以 成 龙;一 名 之 失,可 以 为 虫。
总 之,人 名 是 一 个 社 会 文 化 现 象,无 时 无 刻 不 在 与 社 会 发 生 联 系。人 名 与 人,关 系 密 切,人 的 名 字,作 用 广 泛。从 它 产 生 的 那 一 天 起,就 已 显 示 出 了 无 可 代 替 的 作 用。随 着 名 字 本 身 的 不 断 发 展 和 完 善,名 字 也 越 来 越 成 为 人 类 社 会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东 西。
3.字
今 天 的 中 国 人,大 多 只 有 一 姓 一 名。但 以 前,人 的 姓 名 远 没 有 这 么 简 单。在 通 常 的 情 况 下,除 了 姓 与 名 以 外,还 有"字",“号” 等。
字,在 古 代 社 会 作 为 名 的 解 释 和 补 充。在《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中 的 定 义 是 这 样 的:"根 据 人 名 中 的 字 义,另 取 的 别 名 叫 字"。
古 人 刚 生 下 不 久 就 有 了 名,长 大 以 后 要 取 字(男 性 20 岁 举 行 冠 礼 时 取 名,女 性 则 在 15 岁 举 行 笄 礼 时 取 字)。这 两 者 相 连,通 称 名 字。它 们 性 质 不 同,用 途 也 大 不 一 样。名 是 用 来 区 分 彼 此 的,字 则 是 表 示 德 行 的。一 般 来 说,古 时 候,名 是 阶 段 性 的 称 呼,小 时 候 称 小 名、大 了 叫 大 名。等 了 有 字,相 称 时 也 只 称 字 而 不 称 名。
古 代 大 量 的 字 往 往 冠 以 "子" 字,以 构 成 二 字 "字",如 孔 子 的 弟 子 子 游、子 我、子 路……"子"是 古 代 男 子 的 一 种 美 称,故 这 个 "子"也 可 以 省 略,并 非 其 字。取 字 系 "子" 的 作 法 以 后 一 直 被 传 承 下 来,成 为 历 代 取 字 常 见 的 手 法 之 一。大 约 从 秦 汉 以 后,取 字 风 尚 产 生 了 较 大 的 变 更:一 是 取 字 逐 渐 以 二 字 为 主,如 诸 葛 亮 字 孔 明,二 是 以 排 行 (伯 仲 叔 季)和 美 称(“子”字)系 字 的 作 法 逐 渐 减 少;三 是 大 量 的 二 字 "字" 均 是 从 字 与 名 的 意 义 关 联 上 着 眼,有 的 是 名 与 字 反 义,或 互 相 补 充 等。此 外 还 出 现 了 三 字 "字" 和 一 人 多 字 的 现 象。
4.号
有 很 多 古 人 除 了 有 姓 有 名 有 字 外,还 有 号。号 是 中 国 姓 名 文 化 中 一 个 很 有 趣 的 现 象。广 义 的 号 有 多 种,有 别 号、绰 号、谥 号 之 分,号 是 自 取 的,也 有 别 人 赠 予 的。狭 义 的 号 是 一 个 人 的 别 字,又 为 别 号。别 号 在 文 人 中 比 较 流 行,名 与 字 一 般 有 一 定 关 系,而 号 与 名 无 任 何 限 制。
号 的 字 数 多 少 不 一。有 二 字,欧 阳 修 号 醉 翁,有 三 字 的,四 字 的,如 李 清 照 号 易 安 居 士,也 有 五 字 以 上 的,有 的 长 达 14 字。古 人 的 号 多 少 不 一,一 般 只 一 个,也 有 的 有 好 几 个。
取 号 的 方 法 也 种 种。常 用 的 方 式 有:
以 地 名 为 号,格 式 是:
地 名 + 子,如 :鬼 古 子
地 名 + 居 士,如 :青 莲 居 士
地 名 + 山 人,如 :射 阳 山 人
地 名 +道 人,如 :山 谷 道 人
另 外 还 有 地 名 加 渔 翁、渔 父、学 人、散 人、农 夫、老 人 等
以 室 名 斋 名 为 号。常 见 的 有 直 接 用 书 斋 名 字为 号,或 书 斋 加 居 士、主 人。
以 号 明 志:古 人 不 少 别 号 都 是 用 来 表 明 自 己 的 品 德 节 操、人 生 态 度 、特 立 独 行 的志趣与心态、或标性格、或标闲适、或标师古等等 。
因时即兴:别号有的受时代、环境深刻影响的印记,富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如宋代时期,佛教盛行,当时的文人喜欢以“居士”自号;元代崇尚道教,不少人取号以“道人”自标。
另外有的名、字、号三者意义互相联系,也有别号出自古典经籍表纪念……总之,取号的方法形形式式,无以确考。因为取号比较自由,不像名与字那样有所约束,故“号无定法”。
5.其它(小名、笔名、艺名)
有关名字其实不止所说的名、字、号。人小时候一般都有小名。长大以后,从事不同职业而又有了艺名、笔名、法名、道名,皇帝还有谥名、庙号、年号等。
5.1.小名
小名也叫乳名、奶名、小字,是襁褓中由父母命定的爱称与昵称。这是人生历程中第一接受的名字。小名所用的字不像名字那么讲究,主要是表示一种喜爱。很多人的小名只是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重叠或在前边加上个“小”,如陈礼明,他的小名可以叫“小明”或“明明”。另外,小名还常是动物的名称,如小狗、小毛;是排行的,如阿三、二毛、三毛;也有身体特征为小名,如大眼、圆圆等。
小名的使用,一般限于家庭族内,只有祖父辈、父母辈、兄弟姐妹呼唤,或间也在亲朋好友以及同年小伙伴之间流行,而且只是小时候使用的。
5.2.艺名
艺名一般是指演艺界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取的专门名字,用来表示自己的意向、专长、师承或纪念某件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情。演员的艺名,往往是其艺术风格与表现特色的形象体现。艺名在广大戏剧观众中的知名度是与演员的演艺成正比的。有很多人我们只知道他的艺名而不知其本名。
5.3.笔名
笔名指作家、著作家等文化人在发表作品时不愿使用本名而另外所取的名字。笔名是现代文化人使用频度最高的别名。极大多数作家都曾有过笔名,有的多达数十个。使用笔名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为了便于撰文发稿,具体地说,有的是为了避免麻烦、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是为了迫于环境、以避嫌;有的署名多变,活跃反面;有的不求闻达,故意隐姓埋名。对一些有名的作家来说,人们只知其笔名而忘掉了其本名。因此,有的干脆以笔名取代了原名。
一般而言,凡脱离“陈世”,出家为僧尼、为道士者便不再称原先的世俗名字了,而由师父另取一个专门名字,此种专门名字,佛教称之法名,道教叫做道号。
另外,皇帝还有庙号、年号,死后有谥号。这种名字在没有皇帝时期的现在就不存在了,我们只能在史书中见到。因此,不过多谈。
总之,上古时期人有姓无名。一旦有名字了,它就比姓氏更加重要。古人有姓、氏、名、字、号,还有很多别名。而现代中国人一般只有姓和名,一般是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构成。其中,姓是表家族血缘符号,它的意义对现代人来说不是重要的问题。名字则不然,它是个人的符号。记载名字的汉字、读音、意义是人们所关注、讲究的。从语言角度来看,这是研究姓名时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姓名、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清它们的概念。关于姓名,上面提过。语言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写的:“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示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
就文化而言,已有不少定义,有广义的,有狭义的。《现代汉语词典》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1.语言与文化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举过一个很好的比喻:“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其中思想是指各个观念,声音就是表达该观念的符号。语言与文化之关系也正是这种声音符号与文化观念的关系。它们是像纸一样的一个事物的两面。根据观念论的语义理论,所谓观念也就是一个符号的意义。通过语言的结构去分析它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分析去阐述语言中所包含的意义。
在《语言与文化》中,李先昆这样写:“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文化的各个部分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与文化既是部分与整体的包含关系,又是形式内容的制约关系。一般说,语言是属于制度文化的层次,但一切文化知识又都依靠语言来记载与传播,即使是属于文化物质层次的现象,也只有通过语言的命名、阐释才有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文化就是语言。因为语言系统只不过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换言之,文化不等于语言,文化大于语言。但是一种语言不一定与一种文化相对应,并不意味着语言和文化可以割裂开来。实际上,语言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而文化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姓名也是一个小部分。
汉民族语言记录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认识,并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塑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灵魂与品格。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进一步参透在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不同平面上。
汉语的音型结构特点是集声、韵、调于一个音节,写出来是一个汉字,一字一音节既可以表示一个词,又可以表示一个语素而这个语素跟别的语素组成双音节词、多音节词。汉语语词的结构形式,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音节词,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单音节词是最基本的,双音节词是数量最多的。这种现象说明汉语词语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弹性”。汉语的伸缩、描摹与对称原则揭示了汉民族语言中的声音节奏、语体风格、形象表达、情感传达等思维活动方式。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发展历史。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延伸、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汉字就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图画。
2.姓名与文化
中国的文化本来有“名的文化”之说,儒家学说也有“名教”之称。这足以说明姓名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同中国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它属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人名字问题,就是从一个侧面来研究中国的文化。
对人名的研究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它通过人名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的研究,揭示姓名的深渊、种类、结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探讨姓名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人们的社会要求和心理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很明显的是,姓名与政治、宗法、伦理、宗教、习俗、文学艺术等有关,而这些问题正是文化的内容。一个名字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作用之外,还有抒情、言志、寓望、兴思、纪念、描摹等多种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名字往往有它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带有社会文化的色彩。
王泉根在《中国人名文化》著作中有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领域与行为的人名文化,其历史积淀之深厚,人文内涵之丰富,表现形式之多样,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与民族的人名文化难以相比的。透视人名文化这一特殊领域,不但能使我们益智增广,兴味无穷,从深层意义上感到中国文化之悠久、永恒与多彩,而且亦可瞭望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与人文关怀之一斑。一部人名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史的浓缩与结晶。”
总之,人名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人名也体现文化的内容。命名活动是文化行为,是文化现象。通过人名咱们可以窥见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宗教、民俗、政治等。
3.姓名与汉字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现代汉语词典》)
汉字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字 – 象形文字。其文化含义非常深刻,从汉字的构字法,可以了解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其他文字都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中国人的名字也是由音、形、义一体化的汉字组成的。那么,由汉字组成的每个人名也各有含义和意义。因此,中国人起名用字时很讲究这三个方面的。一个名字要含意丰富深刻、耐人寻味、新颖独特,读起来要响亮、朗畅,听起来要顺耳、避免歧义,写起来要笔画简单、不要用生僻字。
从心理角度来讲,看了一个名字,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与人的外貌、性格的联想。古人曾说: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有人认为中国的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字的最大要点是字形呈方块。方块字不仅有书法的节奏、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有联想之余。每个汉字都有几个部件和笔画,而这些部件也有它的意义。如三点水( )人们会想到毛毛细雨,也可联想到大海,当这个字符用于人名,则对人会产生有利于不利的作用。同样,听到“大虎”的名字我们会想到强悍勇猛的人。
总而言之,汉字是人们起名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汉字的意义。选字来起名是汉语言本身的问题,但这种活动又充满着文化色彩。语言 - 汉字 - 文化和起名是紧密相连的。
三、有 关 中 国 姓 名 的 研 究
对 姓 名 及 其 文 化 内 函,在 中 国 语 言 文 化 史 上 早 已 有 过 研 究 了。遗 憾 的 是,因 为 最 早 的 文 献 资 料 已 经 亡 佚,我 们 今 天 所 能 了 解 的 最 早 的 有 关 这 一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是 出 自 古 史 官 之 手 的 《世 本》,此 书 记 录 黄 帝 至 春 秋 时 代 的 系 世、名 号、都 邑。 现 存 较 早 的 关 于 姓 氏 的 著 述,还 有 西 汉 元 帝 时 代 黄 门 令 史 游 所 撰 《急 就 篇》。该 书 共 列 出 姓 氏 130 个(实 际 上 是 以"三 言 诗" 形 式 而 作 的 汉 代 百 家 姓)。《急 就 篇》反 映 出 汉 代 的 姓 名 已 形 成 单 音 姓,双 音 名 的 基 本 格 式。
两 汉 时 期 有 王 符 的《潜 夫 论 .志 氏 姓》。其 中 《志 氏 姓》一 篇 论 述 了 姓 与 氏 的 由 来,记 录 了 很 多 姓 系,氏 系。从 对 古 今 姓 氏 作 较 全 面 的 梳 理 工 作 来 看,《潜 夫 论》可 谓 首 次。另 外 有《风 俗 通。姓 氏 篇》,共 收 481 个 姓 氏,按 韵 部 排 列。魏 晋 南 北 朝,隋 唐 都 有 这 样 一 类 的 著 作 如《姓 苑》、《姓 谱》、《元 和 姓 篆》等。
宋 代《百 家 姓》最 初 收 入 3411 个 姓 氏 书 中 以 宋 代 黄 旅 姓 氏 赵 姓 开 头,编 成 四 言 韵 文,诵 读 和 记 忆 都 很 方 便,因 此 成 为 儿 童 的 启 蒙 读 物。《百 家 姓》 在 流 行 过 程 中 不 断 得 到 补 充。今 天 流 行 的 版 本 收 入 504 个 姓 氏,其 中 单 姓 444 个,复 姓 60 个。除 了《百 家 姓》,宋 代 还 有 王 应 麟 的 《姓 氏 急 就 篇》,邵 思 的《姓 解》,邓 名 世 的《古 今 姓 氏 书 辨 证》等。到 了 明 代、清 代 也 出 现 了 不 少 姓 氏 书,如 吴 沈 的 《千 家 姓》,陈 士 元 的 《姓 汇》… …
进 入 了 20 世 纪,与 中 国 社 会 的 变 革 和 学 术 的 现 代 化 同 步,姓 名 研 究 在 采 用 科 学 理 论,方 法 方 面 也 出 现 了 新 的 气 象。30 年 代,杨 坤 明 的 《中 国 姓 名 学》首 次 提 出 "姓 名 学" 概 念,但 给 予 其 唯 心 的 解 释。
50 年 代 初,丁 山 撰 《姓 与 氏》一 文。该 文 受 思 格 斯 《家 庭,私 有 制 和 国 家 的 起 源》的 启 发,认 为 姓 是 母 系 血 统 的 氏 族 遗,而 氏 是 父 权 时 代 的 氏 族 组 织。
1951 年 至1955 年,杨 希 枚 发 表 一 系 列 论 文,讨 论 上 古 姓 氏 问 题。史 学 大 师 陈 寅 恪 在 其 学 术 生 涯 中,十 分 重 视 对 历 史 人 物 姓 名 的 研 究。在 凝 聚 晚 年 心 血 的 《柳 如 是 别 传》中,他 便 在 此 方 面 颇 下 功 力。除 了 用 专 章 来 考 查,释 证 柳 如 是 的 姓 名、字、号 及 其 文 化 外,对 钱 谦 益 等 有 关 人 物 名 号,也 作 了 详 细 的 考 证。据 研 究 者 统 计,在 全 书 1224 叶 中,直 接 论 述 钱、柳、惠、香 等 人 姓 氏 的 就 有 130 页。 引 用 其 它 古 籍 中 涉 及 古 代 姓 氏 制 度 的 约 40 页,两 者 之 合 占 全 书 页 码 的 14%。陈 寅 恪 还 探 讨 了 与 姓 名 有 关 的 社 会 风 俗。其 一,明 末 文 人 的 诗 词 中,"往 往 喜 用 本 人 或 对 方,或 有 关 之 他 人 姓 氏,明 著 或 暗 藏 于 字 句 之 中"。其 二,当 时 名 嫒 喜 用 "隐"字 为 名,号,喜 用"云" 字 为 称。其 三,明 末 流 行 的 以"生"称 妓 女 的 习 俗。其 四,当 时 人 们 喜 欢 称"翁"、"老"、"叟" 等。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后,随 着 思 想 的 解 放,学 术 发 展,姓 名 文 化 研 究 也 出 现 了 新 的 高 朝。 一 大 批 有 关 姓 名 文 化 的 读 物 问 世。它 们 大 至 可 分 为 三 类。一 是 仅 涉 及 姓 氏 的,如《贵 姓 何 来》(徐 俊 元,河 北 科 技 出 版 社1985 年)、《中 国 姓 氏 大 全》(陈 明 远,北 京 出 版 社1987 年)、《中 国 姓 氏 起 源》(史 国 强 ,山 东 大 学 出 版 社,1990 年)… …二 是 讨 论 姓 名 的,例 如:王 泉 根 的 《华 夏 姓 名 面 面 观》(广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88年)、袁 玉 骝 的 《中 国 姓 名学》(光 明 日 报 出 版 社, 1994 年)、吉 常 宏 的 《中 国 人 的 名 字 别 号》(商 务 印 书 馆,1997 年)… … 三 是 直 接 为 人 们 取 名 提 供 参 考、建 议 的,如 江 中 舟 的 《起 名 的 艺 术》(黑 龙 江 朝 鲜 民 族 出 版 社, 1990 年)、黎 云 的《中 国 人 姓 名 与 命 名 艺 术》(中 央 民 族 学 院 出 版 社,1993 年)… … 这 些 著 作 以 知 识 性,趣 味 性 和 实 用 性 见 长,除 了 个 别 段 落 之 外,一 般 不 具 专 门 研 究 的 性 质。
这 一 时 代 ,出 现 一 些 学 术 性 很 强 的 姓 名 文 化 研 究 著 作。1992 年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推 出 张 联 芳 的 《中 国 人 的 姓 名》。其 中 有"关 于 姓 名 学 的 研 究 的 几 个 问 题"一 部 分。这 里,作 者 辨 证 地 说 明 了 姓 名 学 的 基 本 概 念,认 为 姓 名 学 可 以 利 用和 借 鉴 语 言 学、历 史 学、民 族 学、社 会 学 等 学 科 的 研 究 手 段;回 顾 了 姓 名 的 演 变 和 姓 名 学 的 研 究 历 史;阐 述 了 姓 名 学 研 究 的 社 会 意 义。
箫 遥 天 的 《中 国 人 名 的 研 究》(国 际 文 化 出 版 社 公 司,1987 年) 是 较 早 面 世 的 高 水 平 的 姓 名 文 化 专 著。全 书 分 上 篇 《人 名 的 纵 面 研 究》,中 篇 《人 名 的 横 面 研 究》和 下 篇 的 《人 民 客 观 研 究》,讨 论 了 人 名 起 源、命 名 通 例、历 代 命 名 特 点、姓 与 名 的 关 系、名 字 的 音、形、义,女 性 的 名 的 作 法 和 使 用、号 的 作 法、绰 号 的 定 义 与 价 值、谥 号 的 意 义 名 字 的 考 证、名 字 的 辨 伪 等 几 乎 所 有 与 姓 名 文 化 相 关 的 问 题。全 书 资 料 丰 富,论 证 平 实,不 愧 数 十 年 研 究 的 结 晶。
纳 日 碧 力 戈 的 《姓 名 论》(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1997 年),采 用 多 学 科 交 叉 方 法,研 究 了 姓 名 的 意 义,姓 名 的 形 式 有 限 性 与 意 义 无 限 性,姓 名 的 符 号 性 质,姓 名 与 社 会 控 制,姓 名 的 内 容 和 形 式,姓 名 的 整 合 功 能 与 区 分 功 能,姓 名 的 语 言 相 关 性。该 著 的 特 点,一 是 为 图 在 姓 名 学 理 论 建 构 方 面 有 所 突 破,二 是 就 姓 名 研 究 中 的 具 体 问 题 提 出 了 新 见 解。
总 之,前 时 期 有 关 姓 名 的 著 作 主 要 着 重 于 姓 氏 这 一 部 分,不 是 记 录,收 集 姓 氏(如《百 家 姓》)就 是 阐 述 姓 氏 的 来 源。最 近,研 究 名 字 的 已 多 起 来 ,但 大 部 分 都 从 文 化 角 度 看 待 问 题。除 了 各 别 段 落 以 外,全 书 讲 述 名 字 的 文 字 本 身 的 著 作 几 乎 没 有。可 见, 姓 名 一 般 被 列 入 文 化 专 题。然 而,不 可 否 认,姓 名 跟 语 言 学、文 字 学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因 此,笔 者 想 从 语 言 文 字 角 度 探 讨 、阐 明 中 国 姓 名 与 汉 语 言 尤 其 是 汉 字 之 间 的 关 系。具 体 的 是 通 过 中 国 人 起 名 用 字 的 考 察 去 探 索 其 姓 名 文 化。
小结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名不仅能区别社会成员,而且还有很多功能。起名用字是语言的问题,也是文化的问题。它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民族、语言……等各领域。关于人名用字和人名文化古今已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已经为中国奠定了“姓名学”这一学科。在这一张内笔者已经概说中国人姓名,阐述姓名、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希望读者读后对中国人名有一个综观的了解。人名的广义是指姓和名,狭义的是指名字。本论文以后只谈到人名的狭义,个别需要才谈到姓。
第二章
中国人起名用字及其文化含义
一、中国人起名用字
中国人的名字,一般由一个或两个汉字组成。从汉语言角度看待一个人的名字就要充分理解构成其名字的字义。如果是双字名要分析这两个汉字之间的关系,但首先还是要一个一个地分析。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字音、字形和字义。那一个人名在语音、字形和语义上有什么特点?它跟一般的汉字有什么不同?可以说,人名的意义是最重要的,是文化色彩最浓的部分,但也不可忽略它的语音和字形。这三部分构成一个不可拆开的语言文化整体单位。
1.人名的语音
研究姓名的读音也就是探讨姓名文化与中国语文关系不可轻视的一环。
汉语的语音系统别具一格,既有声、韵的区别,又有调的转折,还有平仄的讲究。中国人起名字一般都想有一个好听、好叫又不单调乏味的名字。
从语音方面看,每个汉字的音节都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以王字为例,读音wang,前面的w是声母,后面的ang是韵母。同样读wang的许许多多字,又因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不同而形成调的转折,于是就有了汪、王、往、忘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区分。四个声调的区分古代就有,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特别要说明的事,古汉语的四声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平声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上声有一部分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去声古今大致相同。最复杂的是入声,这是一个短促的调子,今天在北方和西南方的大部分口语里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分别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变为去声的最多)。知道了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为什么要区分平仄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较短的。它们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交错出现,就能收到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
明白了以上的规律,我们来讨论姓名读音的问题。
1.1.首先,中国人起名时常避免“双声”、“叠韵”的出现。双声,即两个字同声母。叠韵,即两个字同韵母。汉语中本来有许多这样的词汇,诸如:犹豫,珍珠,亲戚(双声);刚强,光芒,窈窕(叠韵)。这些词,如果出现在比较长的文句中可以受到特别的音调和修辞效果。但在姓名中就不一样了。一则姓名很短,一般两三个字,最多四个字,再出现双声、叠韵,发音显然太单调。二则名字由个人选取,有充分的自由,并不受现成词汇的限制,所以应该避开它。比如胡鸿华,冉瑞如,叶铁捷,吴慕甫等名字意思都不错,但特别拗口难读,因为不但名字是双声、叠韵,而姓也与名同声母或韵母。因此,中国人起名字的时候,很少用这样的名字,以便尽量避免姓与名的同声、同韵。
1.2.在姓名搭配的声调上,不要全取平声字,也不要全取仄声字。按普通话的音调来讲,最好不要用清一色的阴平、阳平,或者清一色的上声、去声。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读起来费劲,那就可能违反了语音规律了。一般来说,双音节名字,应该是前者是上声或去声,后者是平声。比如:李杨、松林。前者也可以是阴平,后者是阳平,如张澜。但如果前者是阴平,后面的是上声,那读起来就很不好听,比如一个人名叫苏宇,就不如叫苏玉读起来顺口。三音节名字对语音的要求更高一些,如果名字的声调不协调,读起来就不顺。三音节都用上声,读起来就别扭,一个人叫沈海埂,这三个字连读好象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名字中的三个字都是去声也不好,有个人叫宋兆盛,三个字都是去声,读起来当然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第三个字用平声,给人以向上的感觉。名字的第三个字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去声,如果第三字用去声那么中间的字用阴平为好。
1.3.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人在起名时越来越喜欢取读音相同或用字重叠的名字,诸如:陈晨、韩含,宋婷婷,其中这些双音叠字的名字读起来较为亲切顺口,但有一种年龄段的限制,这种名字用于青少年人较为合适,若用于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有些不妥了。再说,这些名字多用于女孩子的名字,用于男孩子也就不妥。
总之,中国人的名字一般使用声调不同的字,让它们错杂相间,就可以产生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使用声调相同的字就觉得呆板平直,缺乏动感。中国人的名字也讲究声母、韵母的搭配,不用双声、叠字以免让人感到拗口。
2.人名的字形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每个名字都由几个汉字记录下来的。汉字的字形具有其独特性,包括:一在笔画(点、横、直、钩、撇、捺),二在部件(偏旁部首)。二者的变化,演成汉字数以万计的生动形态。
2.1.起名时,中国人常注意姓名中字形的搭配。中国的姓氏在笔画上有简繁不一的区别,少则两三画,多则几十画,起名时要照顾姓氏的客观规律,对笔画较少的姓氏应尽量选取一些笔画较少的名字与之搭配,笔画较多的姓氏也要在起名时作一些变通,以求获得视觉上的美感。名字写出来是让人看的、一个搭配和谐的名字会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美感。相反,一个简繁不一、笔画多寡相差很大的名字则有可能使人在审美上造成倾斜、破坏人名应有的整体协调性。因此,如姓丁的,一般取笔画较少的名字,如:丁玉川、丁日昌、姓王的常是王一凡、王元正。姓氏笔画较多的人,尤其更注意姓氏与名字之间的搭配。如姓魏的,常是魏斌、魏源。姓氏笔画多,名字笔画少就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姓氏笔画少,名字笔画多则让人有尾大不掉的感觉。为了减少因姓氏笔画不同而造成的起名的麻烦,人们逐渐发现取三字名可以减少视觉上的偏差。因为在三字名中,无论是最后一个字的笔画复杂还是简单,但只要它之前加上一个笔画较少或较多的字,问题就可以解决。如王玉德、王小丽、蒋子龙、蒋玉龙等。
可以说中国人起名用字时都注意姓名整体的“建筑美”,即姓名中的每个字的笔画相对均等,让人看起来就有了稳定感和平衡感。
2.2.汉字是极讲结构的方块字,大致可分为: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分下合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穿插结构、品字结构和特殊结构。入名的汉字也不能例外,下面来列举几个为例:
独体结构的字有:石、水、民、丁
上下结构的字有:芬、芳、贤、杰
左右结构的字有:冰、玲、伟、辉
上中下结构的字有:燕、豪,慧、亮
左中右结构的字有:卿、娜、澎
上分下合结构的字有:琴、翠、华
上合下分结构的字有:霞、萍、莉、莎、
半包围结构的字有:雁、庆、
全包围结构的字有:国、园、
穿插结构的字有:来、龙、虎、
品字结构的字有:晶、鑫、磊、
姓名的整体结构和形体,中国人不仅注意字的笔画入手,还注意字形的变化。他们常避免姓名中各字的偏旁部首相同,因为它会给人们一种单调的感觉。姓名中各字的形体结构应当错落有致。姓氏用字的笔画,在涉及人名的许多场合,都会发生作用。相传林则徐自备人名簿四册,分题千、古、江、山四字,凡姓之第一笔为撇者,入“千”簿;第一笔为横者,入“古”簿;第一笔为点者,入“江”簿;第一笔为直者,入“山”簿;这种按笔画来排列人名的办法,今天依然通用。在各种各样的名单上,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字样:依姓氏笔画为序。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同量笔画的,则按横、直、撇、点排列。说出这个是因为笔者想,姓名中除了各字笔画数量要相等均匀,各字的结构也要对称。比如说,白如雪这个名字,在意义上也很有意思,形体结构分别是左右结构(如)和上下结构(雪),或如:罗超、王刚、张曼雨……等字都是被认为是形体上协调的。而那些张好阳、赵超、洪海涛、谭诗谊 (都是左右结构,用同一个部首)也有人用,但这些都出于想与众不同的心理,而不是社会的共同审美观。
2.3姓名与生僻字
中国人崇尚取美名,而中国人口数目是如此之大,且大家常用的取做美名的字又不多。因此,实际上有些中国人给孩子起名时选用一些生僻字。一是想给孩子一个新颖、脱俗、与众不同的名字。二是避免中国现存在的重名现象。有一些父母那时候翻开大字典选最复杂最不常见的名字。也有父母想出连字典也没有的字。这只能解决父母那时候的问题。实际上以后会给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交往带来很多麻烦。同时也困扰社会特别是管理户籍工作的人。
最典型的例子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他的三个女儿取得的名字。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深、渊博,他喜欢摆弄古字。为了给孩子取个不辜负自己国学大师美称的名字,他熬费苦心地找到三个古老的字,送给三个女儿做名字。大女儿叫“ ”,是“展”的古体字,二女儿叫“ ”(li),窗棂的意思;三女儿叫 “ ”(ji)即众口之意。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是弄巧成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三个千金长大成人以后,出落得美貌异常,每个人都是才识不凡。遭到了婚配年纪,但没有人来求亲。后来他才知道原因在于她们的名字。 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 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最近,中国语言文字提倡取名要用规范字,不能用自选字。现在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里没有的生僻字就不许用。中国语言文字部已经制作了人名用字规范表,但目前争论不已,因此还不能在全国范围上采用。
2.4.名字的结构
这只限于谈双字的名字。因为,对于双字名来说,除了每个字的字形,还要注意两个字之间的形式结构。这时候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词。从语法角度看,大致有以下几种结构:
平行并列结构:平行并列结构是双名中最简单的形式,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不分主次的平行并列起来的结构。如将两种相同或相近的德行、品性、运遇、物品等平行并列起来。如:秀丽、佩瑶、淑敏、敏芳、丽贤等名字。
偏正结构: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定语修饰中心语、状语修饰谓语、补语修饰谓语的结构都是偏正结构。这种结构常见有:美瑕、海龙、东梅、瑞兰、红梅、鸿祥、海霞、美玲、玉良、如玉、似雪等名字。
动宾结构:这种结构的名字富有动感,更能表达取名者的意愿、志向、抱负。因此这种结构的名字特别多见。如:招娣、明道、进星、增福、光华等名字。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的名字一般由一个主词充当主语,谓语对此作陈述、说明。这种结构的名字,其特点是表意效果好,因此古今都常见。如:志伟、世昌、志远、德明、文敏、志新等名字
上面是双名常见的几种结构。名字前后两个字构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的词。它反映了人们起名时的心理构思活动。可以说他们起名时很讲究词义。这体现着他们对名字的重视,也表示对生活的希望。
3.人名的字义
所谓名字的字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名字的本意,即名字本身所表达的实实在在的含义。这种含义大多反映了取名者取名时的动机、愿望、追求等心理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取名者的个性特征和爱好等。二是名字所包含的寓意,即寄托或隐含的意义。
人名中又留下时代的烙印,又蕴含着社会的期望心理。名字,是主观的创造,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的发挥人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名字中最美好最满意的意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家庭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是分不开的。名字中能包含的意义往往使人对名字的主人产生某种联想。因此人们起名喜欢用褒义字和中性字。
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名字的赏心悦目,极力想使自己的名字与众不同,意味深长。作为当代的名字,就应该起得简明、新颖、典雅、顺畅。简明就是名字本身简洁,使它以一定的符号把这个人和另一个人毫无含混的区别开来。新颖就是卓然不群、与众不同,唯我独有。典雅就是观之可敬、读之可亲、呼之可爱、品之可口、不染尘俗。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才华、修养、期盼都注入到名字中去。同时,做到雅俗共赏,含义顺畅。
在尽量使自己的名字意味深长、与众不同的过程中,人们还常利用姓与名的组合意义。如有个中国留学生,他姓“许”,名字叫“多日”,连接起来是“许多日”,意思是能健康长寿。可见,姓和名如果意义上搭配得好就会有着更佳的效果。
可说,中国人名在意义方面是种种不同的。但最显著的是男女之间的差异和时代的特点。
3.1.男名女名之间的差异
对我们外国人学汉语来说,碰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怎么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性别。男名、女名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何有这样的区分。可以说,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是其性别的标志。在中国,男女起名用字虽然没有严格的区分,但还有相当大的区别。男名多用阳刚